山有木兮

这里平三分土,高半尺

不可说

关于狗五爷那条名为猴子的黑背

这个故事被收在吴老狗的个人简介中,是三叔原创的。虽然篇幅很短,但给我的触动却很大。

吴老狗爱狗如命,这个大家都知道。

所以我很难想象他看到自己心爱的猴子只剩下骨头架子时的感受,或许上面还缀连着一些血肉,或许骨头架子也散开变的不完整……但猴子一定是让人看一眼都觉得窒息的样子。

在我们局外人看来,那帮村民畜生不如!

猴子跑了七十多里山路昼夜不歇,为了救他们的命而累死,而他们不仅不心存感激,反而对已死的猴子下刀,满足他们那卑贱的口腹之欲。

他们怎么下的了口?!

我很不想用“卑贱”这么过火的词语,但我没法用另外的词来形容他们。

滴水之恩,涌泉相报,更何况是一个村子几十口人家的救命之恩!

因为猴子是一只狗,所以它救命之恩就可以忽略不计,就可以被如此轻贱吗?

那么我想说,当他们轻贱了猴子时,他们自己的命也再被自己所轻贱。

猴子是一只狗,在它看来,那七十多里的山路,只是它在执行吴老狗交给它的任务,仅此而已。它也根本不知道这一趟任务完成,会救多少人。

猴子心里只是在期待,等这份任务完成后,吴老狗会好好拍拍它的背,摸摸它的头,给它一顿好吃的,再好好夸奖它一番。

可它等不到了。猴子完成了任务,却永远留在了路上。

它再也见不到那个疼的吴老狗了。

但它死的光荣!

如果只是这样,吴老狗心里不会那么难过,因为更多的会是骄傲,他吴老狗的狗,活的比人都要有血性,有韧劲,有骨气!

但历史告诉我们,美好的故事通常都会有一个丑陋的尾巴。刘邦把韩信,萧何,张良引为他开国的三大功臣,却又在开朝后斩了韩信,逼的张良终日沉溺于炼丹;唐太宗为魏征的死悲伤不已罢朝三日,却又在不久之后对他一顿臭骂,亲手推了他的墓碑……

所以,三叔安排了一个更为悲伤的结局,猴子死后……被人吃了。

这个时候,我反而理解了吴老狗这个人。他太了解人世间的险恶,所以前走三,后走四。他信狗比信人多,因为比鬼神更可怕的是人心。

吴老狗爱狗,却又爱吃狗。这在我们看来未免有些矛盾的难以解释,但真的把自己置身于那个时代,却又能理解上几分。

他爱狗,因为狗比人简单,比人忠诚,你对它好它就对你好,有时你给它吃顿好的,它就会拿命来换。相反,吴老狗又爱吃狗,除却美味的一些原因,我觉得他更多是在为它们送葬,或许那些狗被吃进他的肚子里能让吴老狗的心里有种安慰,能让吴老狗觉得安乐死的它们没有那么煎熬,那么痛苦。

但虽然都是吃狗,吴老狗显然接受不了自己疼爱的狗被别人吃了。他悲伤,他气愤,他后悔,但他没有发作。

这件事是一直印在吴老狗心上的,他一直没有忘。在这以后,他从心里就开始排斥自己的狗再被借出去做这种事。过了几十年后,他也一直记得猴子,常常惦念。

“要是猴子在就好了。”吴老狗经常在抱着小天真的时候,下意识的自言自语。

毫无疑问,猴子在吴老狗心里是根刺,它刺在吴老狗心里拔不出来,同时也刺的张启山鲜血淋漓。

以至于连张启山那么一个沉稳的人都当场发了彪。

我有种感觉,如果张启山没有穿着那身军装,他也不是一个兵,他一定会冲那些人开枪泄愤!

但他最终还是记得自己是个兵,当兵的,手里拿枪是为了保护身后的平民,所以无论什么时候,都绝不能把枪对准自己手无寸铁的百姓。

因为,他忍了。

所以,最后的他被整的很惨。

故事结束,我不得不再次被三叔所折服。我一直认为,三叔对我们讲的不是故事,而是一个世界。他可以用短小精悍的语言,为我们娓娓道来一段充满着血与泪的历史。

正如三叔在老九门中评红卫兵,他是英雄吗?不是。他是罪人吗?不是。那他是什么?他是历史。

那个民智未开,一片麻木的年代就是这样。有的人在清醒中痛苦万分,有的人在睡梦中愚昧不堪。有的人在硝烟中殚精竭虑,马革裹尸,有的人在懵懂中勾心斗角,歌舞升平。

这不由得让人怀疑,到底有多少人在吃着鲁迅先生笔下的血馒头?

在这,我敬吴老狗那只名为猴子的狗。

敬三叔。

评论(5)

热度(15)